先锋|“换个地方保卫和平”

来源:《浙江共产党员》杂志  字体:

人物名片:孙志林,1960年生,1979年入伍,1984年入党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军第一师步兵第一团三营七连连长,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一等战功。1998年转业,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后勤中心监控部主任,勤勤恳恳服务师生、保卫校园22年。

四月春日,浙工商的紫藤花开得正旺。疫情未消,校园里没有往日的热闹。

虽然学生还未返校,后勤服务工作者们却第一时间回到了岗位上,备餐送餐、校车服务、消毒清洁、日常保障,他们为校园和谐稳定保驾护航。孙志林就是其中一员,今年五月他即将告别保卫了22年的浙江工商大学。谁也没想到,这位中等身材、性情腼腆的后勤工作者,竟是一位战斗英雄——孙志林,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战功荣立者。

一撂勋章

昔日的家国守护人

记者来到孙志林的办公室,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封存了很久的收藏盒。一等功军功章、老山地区作战纪念章、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……每一枚勋章都讲述着孙志林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前行的故事。

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,部队开赴云南,参加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战,孙志林先后两次主动请缨奔赴一线。“我至今记得,1985年1月15日这一天,越军向我所在高地发射了8000发炮弹,随手抓起一把沙石,可以从里面拣出五六块弹片。”孙志林回忆起当时的激战场面,显得很平静。事实上,他的左手大拇指被弹片削成两半,腿上的弹片碎末一直未取出,炮震性耳聋使听力受损,耳鸣头痛无法痊愈。但是他说,这些与牺牲的战友相比都不值一提,他所在的连队有29名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永远地留在祖国的南疆。

一谈到牺牲的连队兄弟,孙志林满脸惋惜,他和生还的战友会定期去慰问阵亡战友的家属。“我能立功,只是因为我比较幸运。在战斗中经历血与火的考验,幸运地能完好归来。”孙志林动情地说,“我是军人,也是共产党员,保卫祖国安宁、保卫人民和平是军人神圣的使命。”

收藏盒里还保存着一张老照片,这张照片摄于1985年2月26日。照片上是孙志林和战友们在阵地上的合影,他们身边还飘扬着一面特殊的旗帜,这面团旗上有杭州商学院(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)331名团员用团徽制成“保卫和平”的字样,表达学生对同样年轻的战士们的牵挂和崇敬。一说到这张照片,孙志林爽朗地笑了:“我和浙江工商大学的缘分从这时候就开始了。”

甘居人后

如今的校园监护者

“一晃就在浙工商22年了,今年我就要退休了。”1998年,孙志林离开部队。转业不转志,退伍不褪色。从转业那天起,孙志林收起奖章,藏起功名,带着曾经的荣耀和使命,以普通共产党员的姿态投入新的岗位。“一日当过兵,终身是战士,”孙志林说,“在学校,我这个战士其实就是换个地方保卫和平。”

后勤工作繁杂琐碎,岗位普通平凡,但在孙志林眼里,那是新的“战场”。从事后勤服务的22年中,他先后在校园饮食服务中心、招待所、采供部、监控部等多个部门工作,在每一个“战场”上他都站好岗、打好仗。2003年非典疫情来势汹汹,时任学校后勤饮服中心主任的孙志林,自发带领食堂职工加班加点熬制中药,奔波于各个校区间,将中药免费发放给师生,在学校抗击“非典”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作出巨大的贡献。

当问起孙志林哪个岗位的工作比较难做,他坦言道目前监控部的工作最难。后勤中心监控部的工作内容庞杂,需要承担起监督、保卫、服务等多个方面的职责,渗透到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食堂面档工作人员服务期间是否戴上口罩?学生公寓楼门禁开启故障是否及时报修?架空层杂物堆积是否遮挡了消防栓存在安全隐患?班车是否准点?台风来临前校园树木是否已加固?点点滴滴,事无巨细,孙志林都要亲力亲为地监督确认,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

然而,监控部这个“找问题”“提意见”的工作,也是“得罪人”的工作。面对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不理解和不配合,孙志林刀刃向内的决心和敢于亮剑的勇气毫不削减。他的工作报告中涌动着“战斗的激情”:监控部门要打好安全保卫战,督改过程中,发好信号枪,稳握号令枪,善使回马枪;打好提升服务质量攻坚战;与各部门合力打好协同战……孙志林的热情专注和公正细致终于得到校园内同事们的认可,监控部的工作在年度考核中也获得了“优秀”。

同在监控部工作的洪芳老师与孙志林共事了5年,她告诉我们:“我们在不久前整理档案的时候,才知道老孙的赫赫战功。他一直踏踏实实工作,一心为他人服务,从不提起自己的满满功劳。”甘居人后,勤于人先,战斗英雄孙志林以这样的方式尽心守护着校园安宁,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。

http://www.zjdj.com.cn/xbsydmtt/202005/t20200518_20860878.shtml

浙商大新闻

浙商大微博

浙商大微信

  • 分享到

商大要闻

综合新闻

教学科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