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四宪法”历史资料陈列馆 迎来开馆三周年

来源:杭州日报  字体:

昨日上午,在第六个“国家宪法日”暨“五四宪法”历史资料陈列馆开馆三周年来临之际,陈列馆也迎来了第一百万名观众。

“五四宪法”历史资料陈列馆自2016年12月4日建成开放以来,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、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、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。在社会变迁中,这张展示法治中国建设的“金名片”也越来越亮。

幸运成为第一百万名观众

对宪法充满敬畏

来自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2018级法律硕士胡萌,正是陈列馆的第一百万名观众。“今天上午我和同学们一起来馆里举办法学院学生党员的政治生日会,没想到自己能成为陈列馆的第一百万名观众,我感到非常幸运。”胡萌激动地说,走进陈列馆,参观一件件文献文物,了解“五四宪法”的起草历史,了解当年制宪的宏伟过程,不禁在心底萌发出对宪法的敬畏感,更加坚定要成为一名宪法的捍卫者。

开馆三年来,陈列馆充分运用北山街馆区、栖霞岭馆区的固定阵地,通过丰富的史料、鲜活的事例、生动的表现形式,让党领导人民制宪修宪的光荣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,成为可听、可看、可讲的生动活泼的中国宪法故事,吸引观众走进陈列馆。截至昨日,陈列馆累计接待观众人数达到100.3万人次,其中,党员干部总人数超35万人次,青少年观众总人数超25万人次。陈列馆已为观众提供了6100余批次的团队讲解服务,直接服务人数超过35万人次。普法志愿者累计为观众提供咨询和讲解服务超过1.6万小时。

王玲是陈列馆的志愿服务队队长,从2017年6月做志愿者开始算起,已经与普法工作结缘两年半了。回忆起两年来的心路历程,王玲坦言,要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志愿者并非一件容易事。“有段时间,我在回家的公交车上都在看讲解词,回去后更是争分夺秒地熟记,一有空就到馆里练习,最后才顺利通过考核正式上岗。”

许多以前的同事都和王玲开玩笑,说没想到她退休之后成了志愿者,比原来上班还要忙,连约个饭都很难。王玲却自豪地说,“虽说和老同事一起活动的时间变少了,但我一点儿不后悔,因为我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,那就是宣传宪法,讲述中国宪法故事。”

发挥独特阵地作用

推动“盆景”变“风景”

就在上个月,由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的20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宪法讲解团,经过选拔培训后正式上岗。这是浙江法学院校与陈列馆开展共建合作的一个缩影。

“这里,有我们法科学生始业教育最好的‘第一课’,还有法学研究工作者最好的‘问题库’。”在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骆梅英看来,陈列馆建成开放至今,已经成为我省高校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重要阵地。骆梅英表示,今后将更加积极参与陈列馆的建设,丰富馆校合作共建形式,推动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建设,同时,深化“五四宪法”、现行宪法及其精神的研究,寻找、挖掘并构建法治浙江、法治中国的理论和话语体系。

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牛太升认为,要发挥好陈列馆的作用,应该着力推进宪法宣传制度化,比如,将宪法宣誓制度逐步扩大落实到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,推动“五四宪法”故事入校园、入课堂。此外,还应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定向、定范围组织开展宪法主题教育活动,并加强与文化旅游部门的合作,设计推出体现宪法文化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,面向来杭游客加大宪法宣传力度。

陈列馆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从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、史料征集体系化、理论研究科学化、宣教活动品牌化、宪法宣传国际化、宪法宣传阵地化、展陈方式智慧化、巡回展览常态化、宣传方式融合化、旧址保护规范化等10个方面下功夫,更好发挥陈列馆在宪法宣传教育中的独特阵地作用。

比如,在宪法宣传阵地化方面,将拓展宪法法治教育共建基地,将陈列馆展陈内容嵌入各种宪法主题公园、法治主题展、法治文化长廊、人大代表联络站等,推进宪法宣传教育由“盆景”变“风景”。

https://hzdaily.hangzhou.com.cn/hzrb/2019/12/04/article_detail_1_20191204A023.html

浙商大新闻

浙商大微博

浙商大微信

  • 分享到

商大要闻

综合新闻

教学科研